在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持续攀升的今天,早期筛查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然而,现有筛查手段存在明显痛点:结肠镜检查虽为“金标准”,却因其侵入性导致人群依从性低;而广泛使用的粪便免疫化学测试(FIT)虽便捷,但对癌前病变,尤其是晚期腺瘤(AA)的检出敏感性很低(仅10-40%),致使大量患者错失早期干预窗口。
图源:doi.org/10.1038/s41598-025-13074-4
针对现有筛查手段的痛点,研究团队将目光投向了信使 RNA(mRNA)技术。理论上,肿瘤细胞会脱落到肠道中,其独特的 mRNA 表达谱可以成为检测的“指纹”。因此,研究团队采用了“大数据筛选+临床验证”两步法策略:
大规模生物信息学筛选
研究团队整合了总计 478 个结直肠癌组织样本和 692 个正常结直肠组织样本的 RNA 测序数据,通过复杂的生物信息学算法,团队设定了严格的筛选标准,旨在找出理想的生物标志物。
这些标准包括:
通过这种方式,研究人员从数万个基因中筛选出了两个系列的候选基因:“高信号”基因(在癌组织中表达最强)和“低背景”基因(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并从中选出排名最高的 20 个基因进入下一阶段的临床验证。
临床粪便样本验证
团队从 114 例临床粪便样本,包括 33 名结直肠癌(CRC)患者、28 名晚期腺瘤(AA)患者和 53 名健康对照者提取 RNA,并使用高灵敏度的实时定量 PCR(qRT-PCR)技术,精确定量了上述 20 个候选 mRNA 标志物的水平。
对结直肠癌的检测研究结果显示:
此外,研究还发现,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但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在粪便中的可检测水平存在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Pearson 相关系数为 -0.57),这从根本上证明了利用组织数据来预测粪便标志物的可行性。在 20 个候选基因中,有 14 个在 CRC 患者粪便中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与组织预测结果高度吻合。
这项研究成功证明,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的粪便 mRNA 检测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结直肠癌筛查策略。研究团队指出,未来通过优化检测技术(如增加粪便样本处理量)和测试更多候选基因,有望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结直肠癌的早防早治提供更精准、便捷的工具,极大提升人群筛查意愿,真正实现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同时,菲鹏集团基于自身对于粪便 mRNA 检测的深刻理解,搭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粪便人源RNA的提取方法和粪便人源 RNA 全转录组的 biomarker 发现平台。该平台能够有效弥补行业对于粪便人源 RNA 全转录组信息理解的空白,为研究肠道疾病的制药公司提供更加全面的组学数据视角,结合特有的生物信息学算法助力创新靶点及标志物的深度挖掘;推动制药公司创新靶点发现、临床试验效率及成功率的提升。
关于菲鹏
菲鹏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组织,以“AI 驱动+干湿闭环”前沿模式重塑诊疗研发范式,显著提升创新靶标发现与转化效率,已形成 “AI 创新发现-诊断整体解决方案-创新药物疗法” 智能诊疗三位一体的业务布局,产品与服务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加速精准医疗实现。目前已构建全球化研发、生产、营销与服务网络,产品覆盖全球 70 余个国家及地区,合作伙伴超 2500 家。菲鹏以 AI 驱动、诊疗闭环的创新平台链接全球医疗资源,持续助力构建全民健康美好新未来。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摘自网址:http://www.360zhyx.com/home-research-index-rid-813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