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癌细胞生存三要素:郑州大学团队提出"增殖-克隆-迁移"立体抑制方案


来源: http://www.360zhyx.com/home-research-index-rid-81236.shtml | 发布时间: 2025年07月27日


        导读 本研究探讨了EIF3B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SCC)进展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7月21日,郑州大学研究人员在期刊《Cell Death Discovery》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EIF3B stabilizes MAP2K2 to activate the ERK pathway and promote the progression of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EIF3B 的表达上调,其异常高水平与患者的不良生存结果显著相关。从功能上看,消除 EIF3B 能够显著抑制癌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和迁移能力。从机制上讲,EIF3B 通过与 MAP2K2 的 P3 结构域直接相互作用来稳定 MAP2K2,抑制 VHL 介导的 K169 位点的泛素化。尤其是,MAP2K2 的激酶活性对于 EIF3B 驱动的 ERK 磷酸化和下游致癌信号传导至关重要。此外,EIF3B 过表达会加速异种移植模型中的肿瘤生长,而敲低 MAP2K2 可以挽救这一现象。总之,EIF3B 通过稳定 MAP2K2、激活 ERK/MAPK 通路以及破坏 VHL 介导的蛋白质稳态来促进 LSCC 的进展。靶向EIF3B-MAP2K2 轴可能为 LSCC 提供治疗策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0-025-02634-2

背景知识

01

        喉鳞状细胞癌(LSCC)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有超过 8 万名患者死于该病。LSCC 具有侵袭性强、易转移的特点,难以控制。此外,LSCC 的预后较差,5 年生存率不足 50%。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和化疗。部分喉切除术可保留早期 LSCC 患者的喉功能,但发音质量会受到影响。放疗和化疗可用于部分早期 LSCC,但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咽黏膜和腺体功能受损、口干和吞咽困难,导致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同时,放疗和化疗会增加甲状腺癌和其他头颈部癌症的风险。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大多数 LSCC 被诊断为晚期。对于晚期或复发的 LSCC,目前喉功能保留率极低。因此,迫切需要探索喉鳞状细胞癌(LSCC)的分子机制,并找到有前景的治疗靶点,以改善 LSCC 患者的临床预后。

EIF3B 通过 MAP2K2 促进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02

        利用 TCGA 数据库,研究人员发现 LSCC 组织中 MAP2K2 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同样地,LSCC 细胞系(AMC-HN-8 和 TU212)的 MAP2K2 相对 mRNA 水平也高于鼻咽上皮细胞(NP-69)。为了阐明 EIF3B 和 MAP2K2 之间的潜在分子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体外细胞功能实验。随后,研究人员按照先前描述的方法,将 MAP2K2 敲低(shMAP2K2)和 EIF3B 过表达(EIF3B)构建体导入 AMC-HN-8 和 TU212 细胞。研究结果表明,过表达 EIF3B 的 AMC-HN-8 和 TU212 细胞表现出增殖和迁移能力增强,以及凋亡率降低。相反,敲低 MAP2K2 显著阻碍了 AMC-HN-8 细胞的恶性进展,表现为增殖减少、凋亡增加和迁移减缓。值得注意的是,EIF3B 过表达对 AMC-HN-8 细胞的促进作用在敲低 MAP2K2 后部分减弱。因此,数据表明 EIF3B 通过 MAP2K2 促进 LSCC 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EIF3B 依赖于 MAP2K2 来驱动喉鳞状细胞癌的肿瘤生长

03

        为了验证 EIF3B 和 MAP2K2 在体内的作用,研究人员在小鼠体内建立了皮下异种移植瘤模型。总荧光强度作为肿瘤负荷的替代标志物,表明与阴性对照(NC)相比,EIF3B 过表达增强了荧光强度,而 MAP2K2 敲低则降低了荧光强度。连续观察 21 天后,EIF3B 过表达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且肿瘤重量也较轻。相反,MAP2K2 下调组的肿瘤大小显著减小。


       

MAP2K2 敲低减弱了 EIF3B 过表达对肿瘤生长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MAP2K2 敲低可抵消 EIF3B 过表达的促肿瘤作用,进一步强调了 EIF3B - MAP2K2 轴在调节肿瘤生长中的重要性。(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参考资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0-025-02634-2

        【关于投稿】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是转化医学核心门户,旨在推动基础研究、临床诊疗和产业的发展,核心内容涵盖组学、检验、免疫、肿瘤、心血管、糖尿病等。如您有最新的研究内容发表,欢迎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报道(公众号菜单栏-在线客服联系),我们的理念:内容创造价值,转化铸就未来!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发布的文章旨在介绍前沿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使用;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责任声明:本稿件如有错误之处,敬请联系转化医学网客服进行修改事宜!

        微信号:zhuanhuayixue



摘自网址:http://www.360zhyx.com/home-research-index-rid-81236.shtml

   上一篇:   干货实操+独家解密,CELL一作带你玩转时空组学
   下一篇:   药在?途
                    更多……      
新闻资讯全文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