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8日,由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办,北京博昊云天科技有限公司(博昊基因)协办的“NIPT2.0十万例多中心前瞻性临床队列入组启动会暨《染色体异常和显性单基因遗传病同步无创产前筛查临床应用技术标准》专家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52家医院,包括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和香港中文大学等众多知名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这些专家在医学遗传、产前诊断和产科等领域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大家齐聚一堂,共襄盛举,见证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为我国出生缺陷防控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十万例临床队列入组启动,NIPT2.0迈向孕妇“全人群普惠”
会议伊始,作为NIPT2.0十万例多中心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的负责人,黄荷凤院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她介绍了 NIPT2.0 技术的研发背景、前期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黄荷凤指出,我国出生人口下滑、育龄妇女减少、婚育年龄推迟,生育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对出生缺陷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防控工作任重道远。新发变异为主的显性单基因病的防控,是我国新时期出生缺陷防控工作的关键。“好孕中国”十万队列入组启动会,既是前期筹备工作的成果展示,更是临床应用新征程的起点。这项研究规模较大、周期较长,团队将全力做好组织服务和科研管理,确保研究质量,要经得起科学和历史的检验。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姜桦院长代表主办方致辞,强调了出生缺陷防控的重要性以及 NIPT2.0 技术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姜桦指出,黄荷凤院士、徐晨明教授团队联合相关单位,历经多年研发出的NIPT2.0技术,使用一管孕妇外周血、一次实验,在全球首次实现了对胎儿染色体异常与显性单基因病的同步无创产前检测。前期科学成果斐然,研究数据鼓舞人心,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细胞?探索》和《自然?医学》等顶级刊物。但NIPT2.0仍缺乏全人群数据。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需要更坚实的“中国证据”,这正是我们启动NIPT2.0十万例队列研究的初衷。这项覆盖115种遗传病、计划入组十万例样本的研究,将为孕妇全人群普筛,提供更全面的循证医学依据,推动技术从“高风险靶向”迈向“全人群普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阴?宏院长代表与会专家致辞。他指出,在国家部委、北京市和首都医科大学多个重点专项的支持下,北京妇产医院已经对约7000例孕妇完成了NIPT2.0的科研检测和临床示范应用。初步数据显示,NIPT2.0这一新型无创产前筛查技术,不但可以同步准确检测胎儿显性单基因病,对染色体异常检测的准确性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阳性预测值(PPV)较上一代技术从约38%提高至86%,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徐晨明教授详细介绍了NIPT2.0十万例临床队列研究的目标计划、研究方案、工作安排和预期成果,让在场的专家学者们对这项庞大而意义深远的研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该研究经过了两年的前期筹备,入组启动后预计历时三年完成,预期将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形成多项专家共识、标准或应用指南。研究成果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临床意义,可获知所筛查疾病尤其是高发显性单基因病在我国的真实发病率,有助于对重要遗传性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进一步提升我国出生缺陷二级预防能力。
在上午的会议上,徐晨明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张静澜教授一起,共同为新一代三合一无创产前筛查十万例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合作单位授牌。第一批参与单位共有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27家医院。本次会议后,更多产前诊断机构纷纷表示希望能加入这一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临床价值的队列研究。
随着倒计时的响声, “好孕中国”十万例临床队列研究项目入组启动仪式暨《染色体异常和显性单基因遗传病同步无创产前筛查临床应用技术标准》起草启动仪式圆满结束,标志着我国在出生缺陷防控领域开启了新的征程。
启动制定团体标准,为NIPT2.0全球应用提供“中国方案”
本次会议的学术报告环节是一场知识的盛宴,从多个方面展示了NIPT2.0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在新型无创产前筛查的技术创新和研究进展报告中,张静澜详细介绍了该领域的技术迭代和最新研究成果,让大家看到了技术创新为出生缺陷防控带来的无限可能。NIPT2.0的科研和临床样本检测数据分享环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闫有圣教授通过大量详实的数据,直观地展示了该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和可靠性。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刘青松教授报告NIPT2 Pro临床应用的几点启发,结合实际案例,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NIPT2.0实验室检测的本地化实践和质量控制报告中,徐晨明强调了技术落地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质控措施。香港中文大学妇产医学系蔡光伟教授做的新型无创产前筛查技术在香港的应用案例报告,则为NIPT2.0内地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从学术报告中不难看出,NIPT2.0是我国在产前诊断领域取得的里程碑式重要突破。无创产前检测(NIPT)已在全球广泛使用。NIPT主要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但不能同步检测单基因病。把单基因病尤其是新发突变的单基因病纳入无创产前筛查,是NIPT进一步发展的技术难点和必然方向。黄荷凤院士团队采用创新的协同等位基因靶向测序(COATE-seq),有效降低等位基因杂交的偏好,同时借助创新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全球首次实现了从孕妇血浆中同步筛查胎儿染色体病和单基因病,有效填补了此前出生缺陷预防领域的技术短板,在产前无创检测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2022年的《细胞发现》。
2024年1月,以黄荷凤院士、张静澜、徐晨明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刊《自然医学》上发表了新一代三合一无创产前筛查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成果,通过分析高风险孕妇血浆中的游离DNA,同步准确筛查包括胎儿单基因疾病、染色体非整倍体和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等不同类型的遗传性疾病。该技术拓宽了胎儿遗传性疾病产前筛查的检测范围,在产前诊断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价值。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新一代三合一无创产前筛查项目获十四五国家重点专项----“多种类型遗传疾病的无创产前同步式筛查新技术与临床研究”资助。NIPT2.0已经在国内外开展临床示范应用。本次会议学术报告里的数据表明,与上一代NIPT技术相比,NIPT2.0可多检出约1/3的患病胎儿,筛查效率更高;减少2/3以上的假阳性,避免大批孕妇进行不必要的羊水穿刺,筛查结果更准,这些对受检孕妇都是增加的临床收益。因此,随着NIPT2.0的临床推广,将有更多孕妇从中获益,这必将对我国出生缺陷防控、助力“”好孕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闭幕致辞中,黄荷凤指出,出生缺陷防控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保持紧密合作,共同推动 NIPT2.0 十万队列项目和标准的落地实施。以本次会议为起点,秉持科学务实的态度和医学审慎的精神,不断探索创新,把科研的“施工图”化作临床的“实景画”,把标准的“蓝图”变为实践的“指南”。在大家的通力协作下,要将NIPT2.0项目,打造成我国出生缺陷防控史上的标志性工程。
摘自网址:http://www.360zhyx.com/home-research-index-rid-81078.shtml